请参赛者认真阅读本声明,您通过网络页面点击确认完成注册,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以下参赛条件,如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有任何违反本声明的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本声明自您注册之时起或自您使用的行为发生之时起(以时间在先者为准)生效。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一、大赛服务使用规范
1.1本次竞赛分为学生组和社会组两个组别,参赛者实名认证方可进行比赛:学生组参赛者须填写个人信息、学校信息、专业信息等,并上传身份证扫描件及有效的学生证扫描件进行实名认证;社会组参赛者须填写个人信息、公司信息、职位信息等,并上传身份证扫描件、加盖公司公章的参赛身份文件扫描件、公司营业执照扫描件进行实名认证。参赛者承诺实际参赛者将与报名信息保持一致,决赛将进行现场身份确认。
1.2参赛者仅可通过账户(登录名+密码)登录的方式使用大赛服务。主办方仅根据参赛者的登录账户来确认使用大赛服务的主体身份。开通大赛服务使用权限的账户仅限于参赛者自身使用。
1.3参赛者声明并保证其使用大赛服务过程中应遵守如下要求,如主办方对参赛者使用大赛的部分服务有额外要求的,参赛者应同时遵守上述要求或在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使用该等服务:
(1)不模仿、修改、翻译、改编、出借、出售、转许可、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转让大赛服务,也不得逆向工程、反汇编、反编译、分解拆卸或试图以其他方式发现大赛服务的源代码;
(2)不发送、上传和储存带有病毒的、蠕虫的、木马和其他有害内容的计算机代码、文件、脚本和程序;
(3)不利用主办方提供的大赛服务散发大量不受欢迎的或者未经请求的电子邮件、电子广告或包含反动、色情等有害信息的内容;
(4)不利用主办方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上传、下载、储存、发布任何违法违规、侵权、淫秽、色情、不道德、欺诈、诽谤、非法恐吓或非法骚扰等信息或内容,不为他人发布该等信息提供任何便利(包括但不限于设置URL、BANNER链接等)。
1.4参赛者同意,主办方保留在任何时候自行决定对大赛的产品内容、数据内容、功能模块等随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升级、转移、暂停、终止的权利;或因定期、不定期的维护,及/或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大赛数据披露政策等的调整而暂缓提供的权利。主办方进一步保留在大赛开发新的服务、模块、功能或其他语种服务等的权利。上述所有变更的服务、模块、功能的提供,除非主办方另有说明,否则仍适用本声明。
二、知识产权
2.1参赛者在此承诺不会利用大赛成果从事任何商业行为或获取任何商业利益;否则,主办方保留向参赛者追索及主张相关权利的权利。
2.2参赛者同意授权主办方可以在本次竞赛期间及之后任何时间,免费使用参赛作品的项目简介在包括但不限于网站、平面杂志等媒体进行公开宣传的权利。
2.3高校参赛者同意授权主办方将参赛作品推荐给其他全国大型赛事参加二次评审的权利。
2.4参赛者在此不可撤销地同意授予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在赛后一年内、全球范围、不受限制地免费使用上述所有研究成果的权利,包括合作研究、商业用途等;因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使用上述研究成果所产生的新成果,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对此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如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有意取得上述的参赛者的研究成果的完整知识产权的,参赛者同意主办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受让权,相关转让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2.5参赛者一经提交作品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赛活动所有条款。
三、保密
3.1保密信息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的运营数据、交易数据、参赛者信息(如参赛者ID、参赛者列表、参赛者关系)、技术资料、财务信息、经营渠道以及方案、软件、程序、手册等;
(2)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从第三方处获得但应承担保密责任的信息;
(3)任何其他机密或专有信息;
(4)主办方或第三方经当事人授权或同意或已采取合理措施,在大赛提供或披露的基础数据;
(5)其他通常不为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以外的人所知晓、未在公共领域被正式公开的信息。
参赛者同意对上述保密信息严格保密。
3.2责任免除:主办方无须因参赛者对保密信息的使用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3.3保密信息的使用及保护:
(1)参赛者应承诺按照大赛服务项目的指定要求在指定区域、指定场景内使用保密信息,参赛者不得以不符合大赛要求的方式获取、使用保密信息;严禁参赛者利用上述内容从事任何本协议约定之外的目的。
3.4保密期限:参赛者对于保密信息的保密义务于本声明生效之日起至主办方或其关联公司或第三方公司对外公开此等保密信息为止。
四、违约责任
4.1本次参赛者的报名成员必须如实参加竞赛,不得由他人替代,如发现替代或类似行为,取消参赛和获奖资格。
4.2如果参赛者的作品获得或申请了任何专利,参赛者应在决赛现场的认证材料中提交相关文件明确告知,否则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所获取的奖项。
4.3参赛者应明确告知其参赛作品是否参加过其他竞赛,以及在其他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否则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所获取的奖项。
4.4对于上传、开发、运行、管理、保存及维护算法、模型、数据,参赛者同意独立承担所有的风险和后果。
4.5参赛者保证其作品为其原创作品,且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该参赛作品将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之知识产权、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下同),如不享有该作品的所有权等相关权利或该作品是剽窃、抄袭他人作品而获得的,由此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己承担。
五、免责
5.1大赛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服务安全和正常运行。但由于可能存在的计算机病毒、网络通讯故障、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参赛者操作不当、或参赛者通过非主办方授权的方式使用大赛服务,以及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主办方不对因上述任一情况而导致的任何损害赔偿承担责任。
2024-12-20
12月15日,2024中国数字汽车大赛决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35支参赛团队参与了这场精彩角逐。最终,来自同济大学的未来之路团队荣获2024中国数字汽车大赛创新组特等奖,来自上海炙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同芯炙云团队和长安大学的信达号团队获创业组特等奖。中国传媒大学的赢在旗跑线团队荣获懂车青年挑战赛一等奖。
2024中国数字汽车大赛决赛圆满举行
本届大赛决赛得到了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大赛决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主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汽车和新能源产业局协办。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亿维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大学创客工场、到梦空间承办。
中国数字汽车大赛已成功举办七届,2024年正式纳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自今年4月赛事启动以来,共吸引了735所国内外高校共8075人报名参赛,报名人员、参赛高校数量均创历届新高。大赛决赛以“七妙无穷 亦创新篇”为主题,包括决赛开幕式、决赛答辩、专题座谈会、专题展览及颁奖典礼等活动。与会嘉宾及获奖选手围绕“数字汽车+大数据”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和价值体现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共同见证了一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精彩盛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大赛顾问委员会主任孙逢春
决赛开幕式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大赛顾问委员会主任孙逢春指出,中国数字汽车大赛的举办,不仅是对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有力支撑。作为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的重要工作和年度赛事,大赛始终致力于鼓励和支持高校优秀的数字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汽车产业,以数据价值挖掘、数据价值创造、数据场景应用为载体,形成产业创新创业新生态,深化成果转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力
本届大赛决赛的举办地,北京亦庄与汽车产业共荣共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力指出,面向下一代汽车发展趋势,北京亦庄坚持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数字化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突破口。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亦庄发布“人才十条”2.0版政策,人才认定、人才集聚、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持续完善提升人才吸引力和吸附力。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闫建来
当前,面对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工信部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总量为120万人,但人才缺口有103万人。面对行业现状,大赛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闫建来指出,数字汽车大赛一路走来七个年头,在精准选拔人才、加速人才成长和引领人才培养体系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赛强化产业对接精度,为人才与企业搭建无缝桥梁;拓展创新孵化功能,催生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原首席科学家、大赛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汪正胜自2021年开始担任大赛评委,连续四年参与并且见证了大赛成长。他衷心期望大赛能够持续发挥其在推动汽车产业融合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深挖数据价值,赋能产业发展。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原首席科学家、大赛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汪正胜作为评委代表发言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博导朱建功作为参赛代表发言,他希望学生通过大赛开拓新思路、学习新技能,从大数据的角度,共同为汽车转型及汽车革命贡献力量。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博导朱建功作为参赛代表发言
大赛决赛开幕式分别举行了2024中国数字汽车大赛全国总决赛启动仪式、《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4)》发布仪式。
2024年中国数字汽车大赛决赛启动仪式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4)》发布
本届大赛同期展出了大赛产教融合成果、大数据科研实训平台和北京亦庄数字汽车成果,成果展出亮点纷呈。场内,业界学界大咖云集论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场外,产教融合新模式、数字经济丰硕成果、实训平台实践应用纷纷亮相,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助推。
大赛同期主题展
决赛答辩环节,35支决赛团队分创新1组、创新2组、创业组同时答辩。其中,创新组分别以“新能源汽车低温环境行驶里程预测”和“新能源汽车超充快充时长预测”为题,共计24支队伍参与角逐。创业组11支队伍贴近产业热点,围绕自动驾驶虚实结合测试系统、城市智慧路灯系统、先进充电管理系统、梯次利用电池检测、新能源二手车评估评价等前沿议题,分别与在场评审专家展开互动问答,展现了他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
决赛同期,为深化产学研合作,大赛组委会和部分参赛团队代表一同走进北汽蓝谷园区,深入了解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和技术。北汽研究总院有关专家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此次参观活动让同学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
大赛组委会及团队代表走进北汽蓝谷园区参观交流
此外,今年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再次与懂车帝携手,共同举办“Driving the Future”2024中国数字汽车大赛懂车青年挑战赛。赛事基于2023年数字汽车大赛赛中赛全面升级,面向全球高校大学生开启汽车传播、营销、设计、策划等方向参赛通道和新星扶持计划,发掘并培养更多优秀的“弘扬汽车文化助力汽车强国”科技志愿者。
懂车帝巨懂车商业品牌副总裁张丽
懂车帝巨懂车商业品牌副总裁张丽在颁奖致辞中提出,目前,懂车帝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近1000万,运营覆盖的汽车兴趣用户突破5.1亿,快速增长背后,懂车帝高度重视成长中的大学生用户群体。懂车帝的使命是“享受汽车 科技驱动产业发展”,未来也将为大学生群体和汽车爱好者搭建更好的内容平台,帮助他们在抖音和懂车帝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汽车、爱上汽车、享受汽车,共同书写中国汽车的美好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大赛组委会主任王震坡
数据赋能引领创新发展,产学研用共筑新质生产力。展望未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大赛组委会主任王震坡对中国数字汽车大赛充满期待和信心。他表示,大赛将持续聚焦产业热点,以行业挑战和挑战为出发点,创新赛题热点,增设多元化赛道,优化赛事机制,增进国际交流,激发参赛者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行业发掘并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数字汽车人才。期待明年的赛事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