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赛者认真阅读本声明,您通过网络页面点击确认完成注册,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以下参赛条件,如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有任何违反本声明的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本声明自您注册之时起或自您使用的行为发生之时起(以时间在先者为准)生效。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一、大赛服务使用规范
1.1本次竞赛分为学生组和社会组两个组别,参赛者实名认证方可进行比赛:学生组参赛者须填写个人信息、学校信息、专业信息等,并上传身份证扫描件及有效的学生证扫描件进行实名认证;社会组参赛者须填写个人信息、公司信息、职位信息等,并上传身份证扫描件、加盖公司公章的参赛身份文件扫描件、公司营业执照扫描件进行实名认证。参赛者承诺实际参赛者将与报名信息保持一致,决赛将进行现场身份确认。
1.2参赛者仅可通过账户(登录名+密码)登录的方式使用大赛服务。主办方仅根据参赛者的登录账户来确认使用大赛服务的主体身份。开通大赛服务使用权限的账户仅限于参赛者自身使用。
1.3参赛者声明并保证其使用大赛服务过程中应遵守如下要求,如主办方对参赛者使用大赛的部分服务有额外要求的,参赛者应同时遵守上述要求或在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使用该等服务:
(1)不模仿、修改、翻译、改编、出借、出售、转许可、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转让大赛服务,也不得逆向工程、反汇编、反编译、分解拆卸或试图以其他方式发现大赛服务的源代码;
(2)不发送、上传和储存带有病毒的、蠕虫的、木马和其他有害内容的计算机代码、文件、脚本和程序;
(3)不利用主办方提供的大赛服务散发大量不受欢迎的或者未经请求的电子邮件、电子广告或包含反动、色情等有害信息的内容;
(4)不利用主办方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上传、下载、储存、发布任何违法违规、侵权、淫秽、色情、不道德、欺诈、诽谤、非法恐吓或非法骚扰等信息或内容,不为他人发布该等信息提供任何便利(包括但不限于设置URL、BANNER链接等)。
1.4参赛者同意,主办方保留在任何时候自行决定对大赛的产品内容、数据内容、功能模块等随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升级、转移、暂停、终止的权利;或因定期、不定期的维护,及/或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大赛数据披露政策等的调整而暂缓提供的权利。主办方进一步保留在大赛开发新的服务、模块、功能或其他语种服务等的权利。上述所有变更的服务、模块、功能的提供,除非主办方另有说明,否则仍适用本声明。
二、知识产权
2.1参赛者在此承诺不会利用大赛成果从事任何商业行为或获取任何商业利益;否则,主办方保留向参赛者追索及主张相关权利的权利。
2.2参赛者同意授权主办方可以在本次竞赛期间及之后任何时间,免费使用参赛作品的项目简介在包括但不限于网站、平面杂志等媒体进行公开宣传的权利。
2.3高校参赛者同意授权主办方将参赛作品推荐给其他全国大型赛事参加二次评审的权利。
2.4参赛者在此不可撤销地同意授予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在赛后一年内、全球范围、不受限制地免费使用上述所有研究成果的权利,包括合作研究、商业用途等;因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使用上述研究成果所产生的新成果,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对此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如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有意取得上述的参赛者的研究成果的完整知识产权的,参赛者同意主办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受让权,相关转让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2.5参赛者一经提交作品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赛活动所有条款。
三、保密
3.1保密信息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的运营数据、交易数据、参赛者信息(如参赛者ID、参赛者列表、参赛者关系)、技术资料、财务信息、经营渠道以及方案、软件、程序、手册等;
(2)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从第三方处获得但应承担保密责任的信息;
(3)任何其他机密或专有信息;
(4)主办方或第三方经当事人授权或同意或已采取合理措施,在大赛提供或披露的基础数据;
(5)其他通常不为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以外的人所知晓、未在公共领域被正式公开的信息。
参赛者同意对上述保密信息严格保密。
3.2责任免除:主办方无须因参赛者对保密信息的使用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3.3保密信息的使用及保护:
(1)参赛者应承诺按照大赛服务项目的指定要求在指定区域、指定场景内使用保密信息,参赛者不得以不符合大赛要求的方式获取、使用保密信息;严禁参赛者利用上述内容从事任何本协议约定之外的目的。
3.4保密期限:参赛者对于保密信息的保密义务于本声明生效之日起至主办方或其关联公司或第三方公司对外公开此等保密信息为止。
四、违约责任
4.1本次参赛者的报名成员必须如实参加竞赛,不得由他人替代,如发现替代或类似行为,取消参赛和获奖资格。
4.2如果参赛者的作品获得或申请了任何专利,参赛者应在决赛现场的认证材料中提交相关文件明确告知,否则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所获取的奖项。
4.3参赛者应明确告知其参赛作品是否参加过其他竞赛,以及在其他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否则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所获取的奖项。
4.4对于上传、开发、运行、管理、保存及维护算法、模型、数据,参赛者同意独立承担所有的风险和后果。
4.5参赛者保证其作品为其原创作品,且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该参赛作品将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之知识产权、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下同),如不享有该作品的所有权等相关权利或该作品是剽窃、抄袭他人作品而获得的,由此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己承担。
五、免责
5.1大赛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服务安全和正常运行。但由于可能存在的计算机病毒、网络通讯故障、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参赛者操作不当、或参赛者通过非主办方授权的方式使用大赛服务,以及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主办方不对因上述任一情况而导致的任何损害赔偿承担责任。
2023-08-17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变化和创新的时代,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等趋势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和企业竞争力。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协同,服务国家“双创”战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携手懂车帝举办2023年数字汽车大赛赛中赛,聚焦“汽车智能座舱”领域,通过短视频征集的形式,面向全球高校大学生开启专属参赛通道,发掘优秀汽车科技领域人才,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8月16日,2023年数字汽车大赛赛中赛启动仪式暨智能网联人才培养沙龙在京成功召开。此次会议以“向YOUNG而新 懂你而行”为主题,行业机构、科研院所、产业链企业专家以及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汽车报等媒体和高校学子代表参加启动仪式,活动通过视频号、抖音、中国道路运输网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0万。
会议伊始,懂车帝副总裁马骏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到场嘉宾表示欢迎。“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群,是未来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助推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新生力量”,他希望本次赛中赛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汽车、爱上汽车、享受汽车,围绕“看见智能座舱”主题,分享自己对于智能座舱的理解和体会,为新能源汽车大赛的技术比拼带来更丰富的玩法。
随后,数字汽车大赛评委专家组组长、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原首席科技专家汪正胜在致辞中分享了前五届数字汽车大赛成果并介绍第六届数字汽车大赛相关细节。他表示,汽车产业的发展,核心是技术,关键是人才,希望通过本次赛中赛为各高校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搭建经验交流、成果互鉴的平台,也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展现专业风采与创新思维的舞台,发掘出越来越多的“弘扬汽车文化 助力汽车强国”的科技新星。
在演讲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产才融合办公室主任于浩以“智能网联人才培养”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缺乏复合型人才,因此要从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工程实践多维度对岗位人才所需能力
进行考察,政府、企业、行业共同努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广大青年学子也应做好个人发展计划,明确职业规划与岗位定位,不断精进个人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以“‘4D’ 模式赋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高端人才培养”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通过“Data Platform(大数据平台)”、“Data Alliance(大数据联盟)”、“ Data Lab(大数据开放实验室)”、“Data Contest(数字汽车大赛)”的“4D”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实践教学平台缺乏、课程教材失效差等问题,统筹构建软硬结合的人才梯队,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懂车帝的周驹原对“懂车帝新能源实测”进行了分享。刚刚结束的2023懂车帝夏测覆盖37个品牌、60款市场热销车型,从基础性能、乘坐体验、智能化、安全可靠等多个维度考察车辆表现。结果显示,国产新能源车型成绩突出,2023年夏测车型整体水平在持续进步,如实际续航、平均充电功率均有上升。在满足操作安全性的前提下,被称为“第三生活空间”的智能座舱应该满足那些层面的需求?周驹原将这个开放性问题留给参赛选手。
懂车帝总裁何戬、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产才融合办公室主任于浩、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活动部部长马海共同上台启动2023年数字汽车大赛赛中赛。活动现场邀请数字汽车大赛评委专家、指导老师为赛中赛寄语,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欣、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奇、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洪吉超、北京保险服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廖建光发表寄语,祝愿大赛在各方共同努力
下,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成品牌。
数字汽车大赛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大赛依托海量新能源汽车实时运行数据,重点围绕数字经济,聚焦产业应用,通过挖掘数据价值,探索创新应用而发现和培养一批新能源汽车的优秀人才。2023年数字汽车大赛赛中赛是由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和懂车帝联合主办的高校赛事。大赛面向全球高校大学生开启专属参赛通道,发掘并培养更多优秀的汽车科技领域人才,旨在助力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向“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