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
参赛声明
×

  请参赛者认真阅读本声明,您通过网络页面点击确认完成注册,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以下参赛条件,如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有任何违反本声明的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本声明自您注册之时起或自您使用的行为发生之时起(以时间在先者为准)生效。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一、大赛服务使用规范

1.1本次竞赛分为学生组和社会组两个组别,参赛者实名认证方可进行比赛:学生组参赛者须填写个人信息、学校信息、专业信息等,并上传身份证扫描件及有效的学生证扫描件进行实名认证;社会组参赛者须填写个人信息、公司信息、职位信息等,并上传身份证扫描件、加盖公司公章的参赛身份文件扫描件、公司营业执照扫描件进行实名认证。参赛者承诺实际参赛者将与报名信息保持一致,决赛将进行现场身份确认。

1.2参赛者仅可通过账户(登录名+密码)登录的方式使用大赛服务。主办方仅根据参赛者的登录账户来确认使用大赛服务的主体身份。开通大赛服务使用权限的账户仅限于参赛者自身使用。

1.3参赛者声明并保证其使用大赛服务过程中应遵守如下要求,如主办方对参赛者使用大赛的部分服务有额外要求的,参赛者应同时遵守上述要求或在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使用该等服务:

(1)不模仿、修改、翻译、改编、出借、出售、转许可、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转让大赛服务,也不得逆向工程、反汇编、反编译、分解拆卸或试图以其他方式发现大赛服务的源代码;

(2)不发送、上传和储存带有病毒的、蠕虫的、木马和其他有害内容的计算机代码、文件、脚本和程序;

(3)不利用主办方提供的大赛服务散发大量不受欢迎的或者未经请求的电子邮件、电子广告或包含反动、色情等有害信息的内容;

(4)不利用主办方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上传、下载、储存、发布任何违法违规、侵权、淫秽、色情、不道德、欺诈、诽谤、非法恐吓或非法骚扰等信息或内容,不为他人发布该等信息提供任何便利(包括但不限于设置URL、BANNER链接等)。

1.4参赛者同意,主办方保留在任何时候自行决定对大赛的产品内容、数据内容、功能模块等随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升级、转移、暂停、终止的权利;或因定期、不定期的维护,及/或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大赛数据披露政策等的调整而暂缓提供的权利。主办方进一步保留在大赛开发新的服务、模块、功能或其他语种服务等的权利。上述所有变更的服务、模块、功能的提供,除非主办方另有说明,否则仍适用本声明。

二、知识产权

2.1参赛者在此承诺不会利用大赛成果从事任何商业行为或获取任何商业利益;否则,主办方保留向参赛者追索及主张相关权利的权利。

2.2参赛者同意授权主办方可以在本次竞赛期间及之后任何时间,免费使用参赛作品的项目简介在包括但不限于网站、平面杂志等媒体进行公开宣传的权利。

2.3高校参赛者同意授权主办方将参赛作品推荐给其他全国大型赛事参加二次评审的权利。

2.4参赛者在此不可撤销地同意授予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在赛后一年内、全球范围、不受限制地免费使用上述所有研究成果的权利,包括合作研究、商业用途等;因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使用上述研究成果所产生的新成果,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对此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如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有意取得上述的参赛者的研究成果的完整知识产权的,参赛者同意主办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受让权,相关转让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2.5参赛者一经提交作品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赛活动所有条款。

三、保密

3.1保密信息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的运营数据、交易数据、参赛者信息(如参赛者ID、参赛者列表、参赛者关系)、技术资料、财务信息、经营渠道以及方案、软件、程序、手册等;

(2)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从第三方处获得但应承担保密责任的信息;

(3)任何其他机密或专有信息;

(4)主办方或第三方经当事人授权或同意或已采取合理措施,在大赛提供或披露的基础数据;

(5)其他通常不为主办方及其关联公司以外的人所知晓、未在公共领域被正式公开的信息。

参赛者同意对上述保密信息严格保密。

3.2责任免除:主办方无须因参赛者对保密信息的使用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3.3保密信息的使用及保护:

(1)参赛者应承诺按照大赛服务项目的指定要求在指定区域、指定场景内使用保密信息,参赛者不得以不符合大赛要求的方式获取、使用保密信息;严禁参赛者利用上述内容从事任何本协议约定之外的目的。

3.4保密期限:参赛者对于保密信息的保密义务于本声明生效之日起至主办方或其关联公司或第三方公司对外公开此等保密信息为止。

四、违约责任

4.1本次参赛者的报名成员必须如实参加竞赛,不得由他人替代,如发现替代或类似行为,取消参赛和获奖资格。

4.2如果参赛者的作品获得或申请了任何专利,参赛者应在决赛现场的认证材料中提交相关文件明确告知,否则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所获取的奖项。

4.3参赛者应明确告知其参赛作品是否参加过其他竞赛,以及在其他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否则主办方有权取消其所获取的奖项。

4.4对于上传、开发、运行、管理、保存及维护算法、模型、数据,参赛者同意独立承担所有的风险和后果。

4.5参赛者保证其作品为其原创作品,且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该参赛作品将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之知识产权、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下同),如不享有该作品的所有权等相关权利或该作品是剽窃、抄袭他人作品而获得的,由此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己承担。

五、免责

5.1大赛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服务安全和正常运行。但由于可能存在的计算机病毒、网络通讯故障、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参赛者操作不当、或参赛者通过非主办方授权的方式使用大赛服务,以及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主办方不对因上述任一情况而导致的任何损害赔偿承担责任。

2019赛题-电动汽车行驶SOC预测




1.竞赛题目 Question

电动汽车行驶SOC预测

Prediction of SOC in the driving process of electric vehicles 

2.背景介绍 Background

由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限制,目前电动汽车的使用存在续驶里程不足,充电时间长,剩余续驶里程估计不准确等不便,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电动汽车能耗的准确预测不仅能够帮助优化电动汽车控制策略从而减少能耗延长续驶里程,同时也能够为电动汽车剩余行驶里程的准确预测提供支持,进而为用户提供准确实用的驾驶辅助信息,帮助缓解里程焦虑。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battery technology, electric vehicles have limited endurance mileage, long charging process and difficulty in remaining driving mileage prediction, which have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Vs.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energy consumption can not only help optimize the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 strategy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xtend driving mileage, but also, it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remaining driving mileage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provide drivers with accurate and practical driving assistance information to help alleviate the mileage anxiety.

3.问题描述 Description of the question

动力电池能耗受累计行驶里程、外界温度和道路情况等多因素耦合影响。参赛者要设计动力电池能耗预测模型,对行驶过程的动力电池能耗进行预测。在本题中,车辆在一段行驶中的能耗水平通过SOC变化表征,参赛者需要根据行驶片段的初始SOC以及行驶过程中的相关参数预测行驶片段内SOC的变化情况。

注:SOC以车辆车载终端上传数据为准。

Power battery energy consumption is affected by the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cumulative driving mileag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road conditions. Contestants are required to design a power battery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model to predic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battery during the driving process under real-world driving condition. In this questi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driving process is indicated by the change of SOC, contestants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initial SOC and related parameters to predict the SOC change.

Note: The SOC is subject to the uploaded data of the vehicle terminal.

4.数据说明 Data description

本赛题数据来源于市面上某款电动汽车的实际运行数据,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数据由同一车型的不同车辆产生。

训练样本包含5辆电动汽车的实际运行数据(含行驶和充电等状态),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成行,列名见表1。数据可能存在异常,需参赛者自行识别。

The real-world driving data of electric vehicles are used in this question, and the training data and test data are produced by different vehicles with the same model. 

The training data consist of data of 5 vehicles (both driving state and charging state are included), and the data are arranged in time order in rows. The data items are listed in Table 1. Abnormal data may exist in the raw data and need to be identified by the contestants themselves.

测试样本15辆车的150个行驶片段构成,每辆车10个行驶片段,测试样本中的0-4号车与训练样本中的0-4号车一一对应,5-14号车没有对应的训练样本数据。测试样本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成行,列名见表2。数据可能存在异常,需参赛者自行识别。

Test data consist of 150 driving fragments of 15 vehicles, each vehicle provides 10 driving fragments. The vehicles No.0-4 in test data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vehicles No.0-4 in the training data, and vehicles No.5-14 have no corresponding training data.  The test data are arranged in time order in rows, and the data items are listed in Table 2. Abnormal data may exist in the raw data and need to be identified by the contestants themselves. 

注:测试片段的开始SOCSOC发生跳变的第一帧,如(9090908989,89)则选取SOC=89的第一帧作为开始,结束SOCSOC发生跳变的最后一帧,如(232323222222)则选取SOC=23的最后一帧作为结束。

Note: The starting SOC of test fragment is the first frame of SOC change, for example, (90, 90, 90, 89, 89, 89), the first frame of SOC=89 is selected as the start, and the end SOC is the last frame of SOC change, such as (23,23,23,22,22,22), the last frame of SOC=23 is selected as the ending.

提交内容的数据格式及说明如表3所示,参赛者须对测试区间结束时车辆SOC进行补充,间隔符为英文逗号。

The data format and description of the submission are shown in Table 3, and the contestants are required to supplement the vehicle SOC at the end of the test interval with an English comma.

5.评分准则 Scoring criteria

根据提供的测试数据,计算预测值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公式如下:

Based on the test data provided, the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ion result and the real-world value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